来源:Anita 时间:2023-12-16 05:05:14
《奁史》,专门记述女子事迹,其中卷七十二之“梳妆门二”,有“沐”及“沐具”一项,主要说女子如何洗头发。
“灵帝宫人以茵樨香煮汤沐发”(《拾遗记》),茵樨香,是古代出产于西域的一种香,煮汤以洗发,一定光亮而香烈。
“脂麻叶,汤浸涎出,妇人用梳头沐发去虱”(《家塾事亲》)。
“江南妇女采兰叶置发中,令头不脂”(《经验方》)。
“妇女头发垢脂,鸡子白涂之,少顷洗去”(《濒湖集效方》)。
可见古时有很多”偏方”哦,茵樨香就不提了,进口商品普通老百姓未必用得起.
至于芝麻叶,兰叶,蛋白则随手可得,另外他们还有用洗米水洗头发,这一方法其实现在还有人用.
另外,据资料记载,古人用草木灰洗头发,因为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碱份,能有效的去除头发上的油脂。但需要用清水多洗几次才能洗干净。
是摘点槿树叶子洗洗头发。要先把叶子洗干净,然后用手反复揉搓,直到出现粘稠的绿色汁液,把叶子渣过滤后就可以用了。
据说,用这洗过的头发柔亮顺滑,小孩子洗过之后也不会长虱子。
或是发酵过的洗米水。
古代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。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,猪苓里加了些香料,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。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。
古代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。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,猪苓里加了些香料,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。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。
1
代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。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,猪苓里加了些香料,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。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。
查了一下资料,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,秦汉时,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、五日一沐浴的习惯。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,也被称为“休沐”。《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》记载“汉律,五日一赐休沐,得以归休沐出谒。”
古人也用胰子,澡豆洗澡。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。高档一点的称为“面药”和“口脂”,用来涂脸和嘴。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。杜甫《腊日》中有“口脂面药随恩泽,翠管银罂下九霄。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。敢情冬令劳保用品古代也有发。
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。洗头用淘米水,称这潘。如《左传 哀公十四年》,中有“合疾而遗之潘汁。”
杜牧《阿房宫赋》有云:明星荧荧,开妆镜也;绿云扰扰,梳晓鬟也;渭流涨腻,弃脂水也;烟斜雾横,焚椒兰也。 梳晓鬟如上所说用的是 皂角 打扮 用的是 胭脂
所谓“胭脂”,实际上是一种名叫“红蓝”的花朵,它的花瓣中含有红、黄两种色素,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,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,淘去黄汁后,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。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: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,名为“绵燕支”;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,名叫“金花燕支”。这两种燕支,都可经过阴干处理,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。由此,燕支被写成“姻脂”,“(月燕)脂”。“脂”字有了真正的意义。除红蓝外,制作胭脂的原料,还有重绛,石榴、山花及苏方木等。
而 “焚椒兰” 指的是 熏香! 效果近似等于 抹香水吧(*^__^*) 嘻嘻……
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,不作为商用,版权归属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